最常見的5種勞資糾紛,無論是雇主還是員工,謹記這些權益保護自己
發布日期:2/5/2024
在快速變化的職場環境中,可能一不小心就成為勞資糾紛的主角。不論是雇主還是員工,了解常見的勞資爭議以及相關的權益,有助於在面對潛在衝突時,能夠有效地保護自己的權益。本篇文章睿理分享給大家,5種台灣最常見的勞資糾紛,以及如何透過正確的法律途徑,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。
5種常見的勞資糾紛
1. 解雇爭議
解雇糾紛,往往是因為雇主未遵守正確的解僱程序,或缺乏合法理由、導致兩者之間有嚴重資訊不對等的情況。員工遇到這種情形時,應確認雇主是否提供了合理的解雇通知,以及是否給予了應有的賠償。雇主在進行解僱前,必須嚴格遵循勞動法律規範,避免不當解僱的法律風險。
2. 薪資及加班費問題
薪資的爭議,通常包含:未支付工資、錯誤計算加班費…等問題。員工有權利要求,公正的薪資結構和準時發放工資。雇主則需確保,遵循最低工資法規並正確計算加班費,以免觸法。而關於每年的薪資調整,也是常見的薪資糾紛之一,若有遇到在職場中,對於薪資的發放與升級,有覺得不妥或是感覺不合乎法規,記得及時找相關專業法律人士諮詢,維護自身權益。
3. 工作場所歧視
職場歧視,是指基於性別、年齡、種族、宗教或其他受保護的特徵,對員工進行不公平待遇。面對歧視,無論是什麼職位的僱員,都應積極尋求法律途徑維權。台灣的風氣雖然自由,但仍有許多工作場合,存在著許多潛規則、或是明顯的差別待遇情況,雇主應建立無歧視的工作環境,並落實相關政策,以防止歧視行為發生。
4. 職場安全與健康
安全與健康是每個人在職場中,最基本的需求。員工在工作場所的安全保障問題,是雇主最優先要注意的。員工也應該了解自己的安全權益,並在發現潛在風險時及時提出。雇主負有提供安全工作環境的責任,必須遵守職業安全衛生法規,並落實相應的安全措施。
5. 勞動合約權益問題
勞動合約違約,包括雇主或員工未履行約定的情況。員工應當清楚了解合約內容及其權利、義務,而雇主則應確保簽訂的合約,務必如實執行,並且內容應該符合法律規定,以避免法律糾紛。
勞資糾紛不僅會影響個人的職業生涯,也會對企業的運營造成重大影響。雙方都應積極學習相關勞動法規,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,及時解決問題。當糾紛發生時,尋求專業律師的協助,依法行事,是保護自身權益的最佳途徑。無論是作為雇主或員工,都能對於勞資糾紛有更深入的認識,並在必要時能夠適當地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。
給雇主及雇工的職場權益要點
勞動關係中的和諧,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遵守規範的基礎。無論是雇主還是員工,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、溝通和合作,才能創造一個積極健康的工作環境。
一. 員工應了解的職場權益
1. 合法薪酬與工時:了解最低工資標準,合法工作時間以及加班費計算方式。
2. 安全工作環境:熟悉職業安全與健康規範,並確保工作場所的安全。
3. 平等就業機會:認識自己在職場上,應享有的平等機會與無歧視環境。
4. 解雇預警:若遭遇解雇,確認雇主是否提供,合法的預警期或合適的資遣。
5. 保險與福利:了解自己的勞健保權益是否周全,一個合法的工作環境,這些基本的保障都務必要在就職前確認清楚。
6. 合約內容:在簽署任何合約前,一定要仔細閱讀並理解條約,必要時可以尋求法律諮詢,確認合約並沒有危害到雇工應有的權益。
二. 雇主應謹記的職場權益:
1. 落實勞動法規:了解並嚴格執行台灣的勞動法律規範,確保公司政策符合法律要求。
2. 明確的制度管理:建立公正的績效評估系統,以及明確的晉升和獎勵政策,這樣可以確保公司環境的公平性,也更能鼓勵雇工願意積極表現。
3. 知識產權保護:確保公司的商業機密及知識產權之外,也務必尊重員工的著作人格權,如:圖文設計、影片創作…等作品智慧財產。
4. 處理糾紛的途徑:建立正當程序處理職場糾紛,避免因內部人員的爭競、對雇員不當的處置,使公司陷入違約、違反法律的難處中。
5. 終止合約的權利:在遵守法律規定的前提下,保留開除不適用員工的權利。
在當今的職場環境中,無論是雇主還是員工,都需要對相關的職場權益,有充分的理解和認知。員工須知道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,而雇主則需要在遵循法律的同時,創造一個公正、平等且支持性的工作環境,同時也要確保公司的一切規則,都合乎法律才能保護公司正常運作。不只是雇工會遭遇到勞資糾紛,雇主也有可能面臨不平等的對待,因此無論身為哪一方,為對方設身處地,推動兩者都能在平等的起點,才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勞資糾紛。